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熬夜追剧、加班工作成了常态,长期的压力如影随形,三餐靠外卖解决也是常有的事。这些不良生活习惯,正一点点侵蚀着我们的胃健康。
据《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(2022 年)》显示,慢性胃炎已成为我国人群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,基于内镜诊断的慢性胃炎患病率接近 90%。而幽门螺杆菌感染(简称 Hp)作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,情况也不容乐观。meta 分析显示,全球约 44.3% 的人口感染 Hp,其中 99.4% 的阳性会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胃炎。在我国,Hp 感染率在 40.6% - 55.8% 之间,这也导致慢性胃炎患病率居高不下。
胃,作为人体消化的 “主力军”,一旦出现问题,不仅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,还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问题。
被忽视的求救信号
展开剩余77%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:明明没吃多少,上腹部却胀得难受;或是胃部突然刺痛,让人倒吸凉气;又或者一股酸水涌上喉咙,灼烧感难耐。这些都是胃发出的求救信号,提醒你它已不堪重负。
胃胀可能源于饮食不规律,饥一顿饱一顿,或食用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,致使胃肠功能紊乱,食物在胃内停留过久,产生大量气体。胃痛或许是胃炎、胃溃疡在捣乱,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压力,使胃黏膜受损。反酸可能是胃酸分泌过多/过少,或胃食管反流所致,不仅让人感到烧心不适,还可能伤害食管 。
养胃行动指南
(一)养胃需从日常生活做起,饮食、生活习惯及情绪管理综合养护
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且能保护胃黏膜的食物,如富含维生素B1、B2和膳食纤维的小米粥(可加入山药更有益),以及富含果胶的南瓜糊。需保持规律进餐,避免过饱和睡前饮食。生活习惯方面,避免熬夜并睡眠时长在7-8h以上,以促进胃黏膜修复;餐后半小时加强活动,每周进行3-4次慢跑或2-3次瑜伽(如仰卧扭转式),增强胃肠蠕动。情绪管理方面,可通过每日15-20分钟冥想、深呼吸练习、听舒缓音乐释放压力,同时培养兴趣爱好、参与社交活动以保持乐观心态,避免长期焦虑抑郁影响胃酸分泌。
(二)科学补充“养胃”益生菌
罗伊氏粘液乳杆菌 DSM17938 和 ATCC pta6475(均是拜奥专利菌株) 是养胃的循证菌株,它们源自健康妈妈母乳,耐胃酸、定植率高,能在胃部强酸环境存活并定植。
在胃部环境中,二者相互协作,DSM17938 产生抑菌产物对抗病原菌,调节菌群,缓解疼痛,促进胃排空;ATCC pta6475 发挥抗炎作用,减轻胃部炎症反应。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它们的安全性和有益作用。一项针对40名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不良个体(年龄:35-68岁)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表明,使用含有这两种菌株的益生菌4周后,胃肠道症状评分量表(GSRS)显著降低(p <0 .05),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并减少了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。有力证明了其在改善胃肠道症状、控制幽门螺杆菌方面的显著作用。
从这里迈向健康 “胃” 来
胃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石,它默默承担着消化重任,维系着营养吸收与身体运转,安抚胃部小情绪,让我们用科学为胃部健康保驾护航!
参考文献
1.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(2022年)
2.Francavilla et al.Inhibi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Humans by Lactobacillus reuteri ATCC 55730 and Effect on Eradication Therapy: A Pilot Study.Journal compilation © 2008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, Helicobacter 13: 127–134
3.Emara MH, Mohamed SY, Abdel-Aziz HR. (2014) Lactobacillus reuteri in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dyspeptic patients: a double-blind placebo-controll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.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Gastroenterology 7:4-13 (published online Sept 2013).
4.Hanne Jensen et al 2011. Int J Food Microbiol doi: 10.1016/ijfoodmicro.2011.11.020
5.Jones SE and Versalovic J. BMC Microbiology 2009, 9:35 doi:10.1186/1471-2180-9-35
发布于:北京市老虎配资-股票小账户配资平台-炒股配资最新信息-石家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